|
|
<P>昨天剖開魚肚還以為是吃下的小螃蟹,猛然一看,怎麼這麼多隻腳啊?!而且還是活的,像異形寄生一般... 有小驚嚇 ! </P>
& A+ w1 H t3 J4 s" l5 ] F<P> </P>
/ A* Y! m T' [. Q9 ]7 a' |<P>後來請朋友幫我查了些資料,資料顯示:</P>
6 s7 p* Z, D( U) r% K" X9 i' H* O<P> </P>, g+ E* R$ J# O- y7 V! ^
<P>台灣地區魚怪主要生發在冷水性山地溪流,目前病例出現在宜蘭南勢溪及其上游各支流,、桃園復興鄉攔砂壩、及台北縣坪林鄉北勢溪等,病害魚為鯉科魚類(Cyprinidae)的 台 灣 鏟 合頁 魚(苦花、固魚,Varicorhinus barbatulus pellegrin,1908)和石斑,</P>; i; w. x/ I: E; D3 Y5 j0 S! z7 P
<P>至於其他地區之山地溪流尚須進一步調查。據1999年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只發現在高海拔(520 ~ 1230 M)的南勢溪及其上游各支流的 台 灣 鏟 合頁 魚 曾經遭福山魚怪(I. fushanensis)寄生,病害出現位置具地理環境上的特殊性,此可能與蟲體特殊的環境需求有關。此外,只有在山地溪流用溪釣法釣上的石斑魚出現魚怪病例,而池塘養殖之石斑魚(無論單養或混養)則未曾發現病例。圖片中較大隻的為雌蟲,另一隻則是雄蟲。</P>
: Y; I3 H9 z) |3 [7 f" E9 z& E<P> </P>
9 t7 z8 M$ \! ]9 v d$ A A<P>以上是摘錄水產試驗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的一份關於魚類寄生蟲的資料,補充一下 紅月 兄沒有提到的部分。</P>, `- a# m/ W3 B# [8 K, S
<P> </P>
, ~* z0 ?1 D! }) c- o! v6 K: ?: q<P>今天小弟再度到加九寮玩耍,主要是試看看葉教授分享的拖曳調組及觀察釣獲的魚體是否還有此魚怪寄生的情形,在釣獲的六隻魚體中,發現有兩隻石斑胸鰭基部出現寄生穿孔,稍微擠一下就可以看到蟲體在動,感覺不太好..... <IMG border=0 alt="" src="http://bbs.unitedfishingnet.com/images/smilies/default/sad.gif" smilieid="2"> 後來還是把魚都放回去 </P>
2 j+ @9 ?+ K' V' `, o; V& _: A<P> </P>9 V- Q7 n- k" @6 N6 ?$ T
<P>不過在沿溪上溯時,不甚滑倒摔落,腳卡到石頭縫,還好骨頭沒斷,但是竿斷成三截... 現在小腿腫成兩倍大,看來這一陣子不能亂跑了... <IMG border=0 alt="" src="http://bbs.unitedfishingnet.com/images/smilies/default/cry.gif" smilieid="4"> </P>
5 v7 w' U9 e& O3 l5 U" h9 \# j* M2 l0 b
[ 本帖最後由 awii 於 2010-4-27 02:48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