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較各種底沙系統, e0 t2 X) c" P) F2 v) j
轉載作者:p
* U' h* V1 y5 B' y1 ?' R
1 v1 b* o* b: W" W
. c* N% `: ]6 F. L我們會研究的底沙系統有:充水層plenum,厚底沙dsb,薄底沙(鋪3寸以下的沙),底喉undergravel,反方向底喉(水由沙底入,沙面出),沙樽(液態沙床),及不鋪沙。, r7 C3 w; R6 h( M3 }+ a
各種系統,各有奇技及局限。0 \/ j0 e# ~0 |+ G
. I& {! |# o3 F1 Z5 p+ `1 j
比較硝化作用 M( f T @ Q. u# \
即把NH3/4化為NO2,再把NO2化成NO3。此作用需要氧氣來進行。 , ?# `. ?5 T5 R' V, J5 X
硝化作用功能,處理得最出色的底沙系統排名是: 6 I/ L: \, H; x1 @) y2 A3 |
1. 沙樽。 $ ^$ G3 }$ o' i( J+ M4 i2 M" s- v
2. 反方向底喉,是第二叻。
* u2 K7 q$ E$ O; D/ N) |3 ~3. 底喉。 # r7 k$ Q1 F# {" H3 y2 s" ^( O* V
4. 厚底沙。 6 x M2 `/ {+ A+ Q; R2 c- z0 J
5. 充水層。
! b8 c6 q/ v0 \8 q% L6. 最差是薄底沙。
; m# S& X u Z. ^* z; S' R不鋪沙就直情無此功能。 ; m5 `- U7 v n% v" x
$ g+ L* |8 x/ `# k1 e' r
所有底沙系統中,硝化作用做得有冇效率,決定性的因素是運輸,把氧,NH3/4,NO2從水中運送給底沙系統。
6 o* \ ` Q5 Z# y) j4 h: d7 l0 I9 {1 Z1 Z5 m$ C4 i
沙樽,反方向底喉,底喉的運輸核心是水泵,是直接,主動,快速的。
2 v+ B2 |% t. R; V# s) g5 e, @沙樽做得最好,是因為沙粒在樽內漂浮著,這能用盡每粒沙的表面,不像其他系統的沙粒,層墊時便減小了表面面積,及減慢水流。
8 d3 p6 z, U2 R% Y: o5 t6 i2 ^8 L1 ]8 _/ d+ J) E, K
反方向底喉由下層入水,這樣,下、中層是足氧的。上層貼著缸水,因而也有氧的供應。所以它是第二叻。
5 ~/ Z: Q7 t. w2 L# V底喉卻由沙的上層入水,這區必夠氧,但上、中層的硝化菌把氧用得八八九九,下層便不夠氧了。 / p0 T/ Y) a) u2 h1 b
, C1 t0 q W9 S! n8 b; x8 U; S" Q
厚底沙,充水層,薄底沙的運輸,非靠水泵,是靠擴散作用。擴散是什麼?做個實驗便能解釋:你在一間房,點起一枝煙。煙由香煙散出,散到房的空間中,就是擴散作用。這運輸方法是較不直接,不主動,慢的。 + [) C2 z1 A- T0 t- g
底沙系統的含氧量,會影響擴散作用的速度。底沙的氧量,越是低於缸水中的,水中的NH3/4,氧,NO2擴散到底沙的速度便越快(但怎快也不能跟水泵相比)。 : r) l3 g& ~" L9 s$ a4 E% e
雙方氧量的差別,是為potential difference。 ) b# s* c0 v; J
厚底沙有微氧區、無氧區,所以整個厚底沙的總含氧量是最低的,因此它排第四。 1 M+ }' ?7 r9 t9 Z9 K7 S9 e' O& t
充水層系統冇無氧區,只有帶氧區、及微氧區,所以總含氧量不及厚底沙的低。
* W2 M( q* \ P5 u1 i' c3 y薄底沙系統只有帶氧區,就算底部有微氧區,也只是薄薄的一層。所以總含氧量不及厚底沙,充水層的低。 ) J! L$ L& v7 F% ~7 K3 R7 c1 L; t8 a
3 a c# O8 u4 A0 {
# A" E0 K: K" Y! `比較H2S的產生
0 h2 Q& J ^* o只有厚底沙有無氧區,故只有它才有產生H2S。 ! Q9 B$ |" K* }, I2 z
@+ _8 ]6 p% m比較化NO3的功能
& m" v4 s1 o5 K0 e即是脫氮作用,是把NO3化作N2。有關的菌要在微氧環境下工作,不是帶氧,也並非無氧。 % {3 c% [# |, V3 Q/ R
龍虎旁: 7 q' i) I( T* q& Q
; X; m. W/ L" p% `0 _8 j1. 充水層,功能最醒。
/ U: u) v3 h9 N9 t$ d2. 厚底沙,第二叻。
4 j8 u, c$ V5 }
9 [5 P" `& C H. g無排名:薄底沙。它的功能很低,或無,蓋其厚度未必能做出微氧區;就算做到,也只是薄薄一層,能給幾多化NO3菌居住?
, p6 P. s& o! U1 `, }9 k無此功能:反方向底喉,沙樽,底喉,及不鋪沙。
, ~/ R6 ~ M! _' D: c9 p' R E3 q
9 z8 c, |% E/ m, v% F充水層的英文是plenum,即是指埋藏在沙裏,底架內的空間。這空間沒有沙,只有水,重點是那裏的水中,署貯著氧。氧會慢慢擴散去微氧區,來維持,做就該區。所以其微氧區的體積是最大的,最穩定的。它的化NO3功能最出色。充水層的氧從何而來?就是由脫氮作用而來,整個作用是:
0 ~, e: r/ Q L! N9 nNO3---->(化成)NO2---->N2O---->N2。注意尾二的N2O化成N2,個O就是氧,去了邊?就是擴散去了充水層內。 7 [ X ^9 E( @ {
4 w+ U( ?* R; b& k; H I: I1 a厚底沙因沒有充水層,所以其微氧區的體積較細,難掌握,也易受外來環境的影響,並不太穩定。
4 i" S* _6 C6 J% L0 ^* }8 \' ?! t4 C# i4 H2 T1 K6 x8 S
反方向底喉,沙樽,底喉在硝化上的成功,暗藏了無化NO3之技,充足氧氣仍它們的兩刃劍。 " q9 z; I' B* }, h+ M9 |+ d1 E* x, I
: a- C, d: W! \4 S5 d
6 p; u4 X( q( c. H
比較對缸水的影響:NO3污染度
7 U/ ~8 k8 b! t) P8 e* p y c- z! [誰會令魚缸的水有較高的NO3?排名如下:
" W: x, X# j. e1 S+ {1 B- I1 [2 H. Y$ z1 K6 z1 c+ u' r- [9 R4 A
1. 沙樽,最勁。
- v8 p; Q/ `! V4 u0 _1 [! g2. 反方向底喉。
6 g. b- C T5 P3 t( j3. 底喉。 , i: K. Q& V4 Y2 D' \2 C0 N$ f/ R
4. 薄底沙。# [( J/ a. Y8 }: E+ b1 |
! Z }: J" }" f0 E3 c6 A8 v
沒有排名:充水層、厚底沙。
J5 M: [; q3 L5 x8 g6 G5 [不會有直接影響:不鋪沙。
: M4 i% N, ~+ g8 t. V1 w! x9 m( U7 C9 O
頭三位的名次,是跟硝化作用功能的排名一至的。底喉,反方向底喉,沙樽不只無化NO3功能,更因它們的硝化作用太有效,而且流經它們的水流越快速,通順,製成品NO3便越是沖哂出來。三巨頭有「NO3工廠」的花名。使用這3種系統,缸水中的NO3必會較高,要用其他補救方法,如換水次數頻密些,其他器材等等。 0 g- C, @+ H4 ~' W/ E2 _2 J3 I( B7 R) R
如果淡水水草缸用底喉,反方向底喉,底沙 /泥中的養分,便會不斷地沖出缸水中,植物的根部就吸收得不夠,反而缸內的藻得益不少。 ( `# ~ p& G% K/ r
" t0 U& b: p0 h3 U" ~9 P
充水層、厚底沙有化NO3功能,又沒被水流貫穿,更有貯存NO3的能力。其沙中的含量,是會高出缸水中的很多。以充水層為例,Bob Goemans博士的魚缸內,水中NO3之含量,跟沙中的比例約是8比18(個個魚缸不同)。
, J0 S) z/ b* T6 K% I充水層、厚底沙還有貯存NH3/4、NO2的功能,等於水中的含量便小了。 ; v/ P3 j1 t6 M3 a* i
貯存著的N氏三契弟,是在排隊等候被處理,所以貯存量不會無限上升。若缸中情況有變,如加多/ 減小幾條魚,系統會慢慢自動調節,除非太多生物,負荷不來。
6 z E$ j# K0 a! ]3 R0 X
* [. x3 {0 H: `/ z, o5 s) e m/ w! Z薄底沙,較低硝化力;小或無化NO3功能;有些貯存功力(因較充水層,厚底沙薄)。結論是缸水中N氏三契弟的總含量會較高,NO3影響度排行臭四,且會有相對高的NH3/4,NO2,NO3在水內。 ( B9 @7 O3 Y! r: _5 `3 b3 C Y
2 V& I. m8 r+ R. m; H不鋪沙就所有的三契弟都在水中。再用剛才Bob Goemans魚缸的比例去看NO3,死數計算,缸水便含8+18=26了,比他的充水層系統高26/8=3.25倍。 / G) C y6 U; ^$ [
. t9 b( e0 _4 \8 S
% E; {- T, t' d3 H- f
比較對缸水的影響:pH ) W" k5 M4 A0 y O' c
跟硝化作用有關,因此作用的副產品是H離子。硝化得越有效率,越多H離子出產。pH數藉,就是計有幾多H離子,越多,pH越低,即越酸。
- v0 d# {0 [- d對缸水的pH有向下傾向力的排名:
" s! D7 m* c8 ~3 J' U" X
7 V3 u0 j1 y9 S' G1. 沙樽,最勁 0 E5 [3 K! t) V2 u
2. 反方向底喉。
1 X2 R+ x" t& A3. 底喉。
" N: R1 K# C1 K' {4. 薄底沙。
. ]& c" ^& y1 f+ L; `5. 厚底沙。
4 _2 r+ \6 a4 w/ U( f: t' n6. 充水層。3 \) M, K& z# ]( Q" b3 Q% n0 d
. t% f; R4 P2 B不會有影響:不鋪沙。 ( P) e+ q9 M. g. U. O
# z5 e* p: I, n9 S' y第1至3位,與硝化作用功能的排名一樣。再者,沙樽的水流最快,沙的阻力又最少,出廠的H離子拉肚子般沖出,因此,其影響力最高,最快。三位的影響,在換水不足的缸中,會最明顯。
9 R: C4 k8 x7 Q# I" \" c% U' z& K$ `, Q
薄底沙的硝化作用不及頭三名,所以冇出產咁多H離子。 " m9 R3 R' U* ?+ z G5 v- \+ R* z" t
, w. P$ t1 i/ b" t3 z# k2 P$ ]化NO3作用與硝化作用相反,會使pH上升。充水層的化NO3作用最優,所以酸鹼的中和,比厚底沙的多。Bob Goemans魚缸的充水層系統,上下層沙和充水層的水都是pH7.6,這與缸水的pH有分別,便有點影響。厚底沙會較充水層酸一些,影響力大一級。 * ~9 F0 Z; i5 ~6 o @' _/ t
水不會快速穿梭於厚底沙、充水層、薄底沙,所以H離子有時間停在沙中,會溶化一些沙粒,這又有酸鹼中和作用。
u. D3 Z( A3 I9 X' {6 T7 ?4 M) a% a" K
第1至6位的系統,或多或少對魚缸有酸化的傾向。不察覺,是因為缸水中的鹼性alkalinity在秘密工作,有緩衝作用buffer。這是消耗鹼性的。通常有足夠的換水行動,鹼性能夠被補充,或魚友自行保持著鹼性。
/ ]* B3 ]2 A/ n9 X0 O( @4 u& Z+ }- ?
) }( J, c3 [8 R D5 L8 r
7 d9 }5 n( B1 r8 g7 R. _比較貯存PO4的能力 . h; ?" O0 ?1 c7 U0 |
貯存力愈大,等於水中的含量便愈小。但只是暫時貯存在沙粒表面,所有底沙系統都不會處理PO4,它會慢慢溶回水中,部分則被沙面,沙中的藻吸收。
# C! q/ R! W. w9 M3 [貯存PO4功力旁:
8 k) Q/ X0 @3 s1 d1 P* }$ c" w G+ A. i% P- A
1. 充水層。
9 _' C4 k& U$ O# f" w& m2. 厚底沙。 8 r2 F" l4 H; Y5 I2 E# R8 m
3. 薄底沙。
" Y$ |* x$ {5 ]1 r% ]' D" l9 x4. 底喉。
G* l2 m4 q% j, Z5. 反方向底喉。
0 a4 \2 K. a2 C# K. T% W; y- n% Q& M
; Q- K0 i8 ~ K( J冇此功能:沙樽,不鋪沙。沙樽多數用矽沙,有說會放出diatom藻的養分silicate,有說不會。
6 t9 R8 c0 [7 ~/ z0 A; A+ r% |7 w% U1 U/ N2 d# {/ O
充水層、厚底沙中的PO4含量,是會高出缸水中的很多。前者的pH比厚底沙高,令溶回水中的PO4較小,較慢。
- D4 F1 i" o; K+ v9 f: g6 s# h. ?' k5 f$ `
薄底沙比前兩位薄,沙的數量較小,pH又較低,所以貯存力較弱。 6 U8 ?! f& _6 W' K
t1 s+ i1 j! Q, @6 c
底喉、反方向底喉水流快,部份PO4未黐到沙粒,已被沖走,因而貯存力低。底喉之硝化作用低反方向底喉一級,pH高一點,所以排名第4。
- X; ~$ U, F% F, N$ N' C& y7 d. w1 D/ g) D* B
沙樽內的水流更快,pH最低。
/ M, O' D6 d: R2 e# ?$ T4 ]4 f# B' {4 R; W1 Q" l& Y; }" f% }
比較打理麻煩度
" O; Z+ V. p% @1 i! q0 i- y T, }) Y ^; n
1. 最煩是底喉。要經常局部洗沙,因垃圾會被拉入沙層中。洗沙也能防止菌的生物膜把沙粒黐在一起,降底水流速度,及形成死位。
4 M& E! G1 @. e" w$ @6 s- W( z, O3 f8 l久不久要清洗水泵,保持水速。
3 j, j9 Z% \- ]6 [0 R! B7 e( b* Y2. 反方向底喉。一定要在水泵入水位,用棉來過濾垃圾,否則底部的沙會藏污。棉起碼一週換一次。 2 X& F+ C7 [% u4 q2 I
久不久要局部攪沙,防止沙粒黐在一起,及清洗水泵。
$ O; G0 q) h* h$ e& w' v# v3. 沙樽。一定要在水泵入水位,用棉來過濾垃圾。棉,起碼一週換一次。有棉便不用洗沙。 $ d8 D* S1 |. e- @
久不久要清洗水泵。
9 o5 `, T1 R1 e9 E4. 充水層、厚底沙、薄底沙。成熟後,若正確運作,沙中的垃圾是不會過量的,甚至非常小,所以不須洗沙。這行動反而會傷害到沙中的小蟲,小動物等。
8 j3 u6 q, o: M4 V6 u太多藻長在沙面,會減弱擴散作用,要清除。 : s3 ]+ Q: H& d3 b' a1 }1 H% D
日子久了,沙粒也有黐在一起的機會,那就局部攪沙。這情況不常發生。
. j: R" T% D+ C* [% v5. 不鋪沙就只須久不久吸缸底垃圾7 l7 g W- r2 i g( I' R; \
/ ] v8 I0 Z0 z2 v7 |7 f
; R0 t! T6 \2 q3 G( Q
無論缸底有冇沙,都要有足夠的清潔隊,如蝦、蟹、海星等;水流夠的話,垃圾有機會被吹起,被過濾系統格去;有垃圾,要清除;不鋪沙的缸底如果太多藻,有藏污功能。不太多,有吸廢物功能。 ' \2 |3 O' m, K
0 u- T; R) C) O6 O
系統升級
2 S& q o' H2 N以氧為首。
3 Q2 W2 ]8 S0 r5 e以擴散作用為重心的充水層、厚底沙、薄底沙,缸水中的含氧量,與沙中的含氧量,兩者的差別越大,便越有potential difference,擴散作用會越佳,系統的效率便越出色。我們不能控制沙裏的氧量,但能使水中的盡量高,來拉闊它們的距離。
[5 b0 h1 T2 L, T! O4 O6 n+ s" V: l& j# Y, N9 m
用水泵為重心的底喉,反方向底喉,沙樽,如果缸水有充足氧的話,泵去系統的水,也會夠氧,功能因而升值。
# k- K) Q4 Y- k. F6 p2 Y, W/ z" Q1 s g
要注意關燈後,藻、共生藻、植物都會消耗氧,珊瑚數目爆棚的魚缸為甚。我們建得各種底沙系統工廠,當然要它24小時也在最高狀態。任何時候,盡力保持約7ppm的氧量。設備一些晚上才開動的水,氣泵能幫一臂,泵不怕會增熱,因燈已關。
9 j2 F) J) N% ]' A水溫高時,水的含氧量會下降,應留意,不要使夏天時,底沙系統的功能打了折扣。 % b& O: O6 Y3 K; A& T2 X) a& P w
6 L5 J2 w# u" S3 m4 ~0 Y
沙樽的水泵,如用會噴氣的泵,有升級效能。要小心調校噴氣量。把噴氣量從零,慢慢校大,硝化作用的效率會隨之而逐漸增加。但校大至某一個位,再校大噴氣量,效率反而會隨之而逐漸減低。理由是噴氣量多了,使泵水量下降;及太多水泡阻礙水流等。調校噴氣量,硝化作用的反應不會即時變更,應慢慢觀察。
+ ^2 X/ q; z6 t( P不要把先經其他硝化系統(例如濾桶)的水,駁去沙樽,因先前的器材已把氧用了很多。
& [$ j$ }+ l/ b. j# g; o
6 w! U! |( k4 T6 x/ p" h沙樽,反方向底喉的水泵,其入水位應低於缸水水面的2寸,或以上。因上2寸的缸水中,含大量的有機化合物,把它們泵入系統中,便會刺激處理有機化合物的菌的生長,牠們會霸佔了硝化菌的居所,和氧,也會使系統內變得太酸,影響硝化作用。上2寸的缸水,最好是泵到專負責處理有機化合物的器材,如化氮器,碳。
! i* I4 d: ]6 f5 J, o/ Z) W- w1 k& N. H. w+ d6 x
相反,底喉的出水位則越近水面越好,因打出的漣漪,有增加水中氧量之力,也能使CO2升空,降底酸性。
2 p+ L; u* A4 Q9 q/ F) S S" ]7 }: j& a+ \2 I1 `( G- E; U
充水層的充水層底架,在黑暗環境下,會奏出最高效能的化NO3工作〔Bob Goemans, 2000〕。如果在魚缸玻璃的下方,見到充水層底架內的空間,那就不是黑暗環境了。此底架可以打做得比魚缸的長,闊,各短半至1寸,那樣鋪下的沙,便能包圍底架的四邊。也要留意缸的底部是否透光。
) P7 E/ c" u" H% r' R: Z8 w- ]+ ~
! [2 U! B' V. E b' X8 r種植有根而局部生長於水面上的植物,會令厚底沙的功能,全方位地升級,請參巧 < dsb厚底沙的缺陷and奇妙破解理論>一文。 1 A4 G6 g/ i+ J* _5 p
' O0 J* w1 \2 v% V$ S沙中與水中pH的差別,也會影響充水層、厚底沙、薄底沙的擴散作用。本來差別愈大,愈佳,但我們不能把水中的pH盡情提升,唯有力保不跌穿8.2-8.4。也要注意不開燈時段的pH下降,珊瑚數目爆棚的魚缸為甚。 ) A2 y4 y4 H) V+ i/ \) I
+ ?+ f5 r% E+ b% s1 h& n充水層、厚底沙、薄底沙,約一年一次活化沙行動--加些新活沙,活石,希望補回沙中死了的小蟲,小動物等。 8 A" I: c+ v' u6 N& ^$ w
9 O" s% ~# f. E3 V. m2 X* P
反方向底喉、底喉、充水層、厚底沙、薄底沙的效能,與沙面的外露面積成正比。不要放置太多活石,珊瑚在沙面。 6 b1 }, M4 f. Z7 A! {6 ?* q0 B
, I! }4 s( f9 h- c! w* E停電又如何
0 r1 j' ~3 ?2 O! D9 R冇電,便冇水流、燈、氣泵等充氧功能。氧不再供應到缸水,但飼養的生物,硝化菌等菌,卻是繼續吸氧的。氧的消耗,今次以魚類數目爆棚的魚缸為甚。應加派一個吊命氣泵。但就算有此器材,反方向底喉、底喉的底部,氧氣是鞭長莫及的,那處的硝化菌會先釘蓋。時間太久,或有可能產生毒素,比方H2S。長時間停電後,要留意水質,作換水之準備。
8 p# N6 j3 W) ?% M* [$ D: q9 m! l( m6 i% }) z4 ?* K9 f1 a7 C2 C& h2 D
沙樽一停電,便與缸水隔絕,因而硝化菌等菌不會跟缸內生物搶氧。只是樽內的菌,會受缺氧之苦得比其他底沙系統快,全體受影響,而不是兩種底喉的局部。有可能產生較大量的毒素,如H2S。如早知將冇電,就關其泵,開其上蓋,放入氣石。 $ x% c: o5 R' {4 R! w% I0 S
. t' B( W, n6 C; f* e+ ~0 @$ W3 Z沙粒的溶解
6 q* g# z' t+ G, Z假設裝置正確,打理得好,長線最大的問題是沙粒的溶解。Aragonite 沙在低過pH8.2便開始溶化,其他鈣沙,如calcite低過約pH7.8才溶。沙的溶解是慢的,長線才會發覺底沙系統變薄了,導致功能弱了。 $ _8 [4 ^$ z0 n4 X2 q
除充水層外,其他系統只須保補沙粒便成。不過不要一次過加太多沙,這會使沙中的原居民突然住低一層,會影響沙層的各區。分開幾次,薄薄的遂層遂層地加,或遂個地段加便大吉大利了。
: |( u7 r5 J6 o5 j, `6 V/ J9 z9 {9 k& l, a$ m' ~. U% d1 N' S
充水層最煩是在沙層中,設有網,因而使你加沙時,只加到網上的。網下的沙慢慢降底,會出現細波大胸圍現象----離哂罩。解決錦囊是在網下的,不用Aragonite 沙,以減低溶化速度;不用網。但不能養中度或以上的番沙,鑽沙動物;用Aragonite 沙,就不要加太多strontium微量元素,它會加速溶化度。講究的話,calcite沙也分為高含鎂量沙(HMC),及低含鎂量沙(LMC)。後者溶得更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