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毒蛇* M: i: A: i& m" p ?
y# E% J$ ^$ Z# ]/ U認識毒蛇 % O2 P ~; A) g: @, x. q
4 g1 K) P, @' ~% b9 I
被蛇咬傷時,不要慌張,最好能認清是何種蛇,有助於醫師施打抗蛇毒血清。可由蛇外觀來判別,台灣常見毒蛇如下:1.雨傘節體細長,背面呈黑白相間最好判別,屬神經性毒;2.中國眼鏡蛇遇敵時頸部擴展,露出一對具黑邊之白斑,如帶眼鏡狀,故名眼鏡蛇,亦屬神經性毒;3.百步蛇頭部呈顥著三角形,吻端尖,向上翹,體部背面灰棕色或棕色,體側有一系列具黑邊三角形之深棕色斑紋,咬傷人因注入毒液量大,據研究可能是其他蛇類5倍之多,因此產生的症狀較猛烈,死亡率最高,是出血性毒;4.龜殼花頭部呈顯著三角形,體部背面呈淡棕色或棕色,中央有一行較大,且具黑邊之深色斑紋,前後連續並向左右彎曲,呈波浪形,其兩側各有一行較小具黑邊之圓形深棕色斑紋,這是較常見台灣毒蛇咬傷人元凶,屬出血性毒;5.赤尾青竹絲頭呈顯著三角形,頭部、體部、尾部之背面皆深綠色,但尾端磚紅色,亦好判斷,咬傷人因毒液注入比其他種毒蛇少,臨床症狀可能較輕微,是出血性毒;6.鎖鍊蛇頭部略呈三角形,體背面淺棕色或灰棕色,有具白邊之黑棕色之橢圓形斑三縱列,這是比較少見之毒蛇,屬混合毒。
% r5 X O; x- a- x9 ]" k7 v; S( }+ g, T& O
希望經由以上介紹,讓大眾對台灣毒蛇進一步認識,期待經由大眾的正確認識,在意外發生時,提供供臨床醫師治療的參考。
: {$ T# |/ l. K& i& y6 A! w8 w9 w/ ^+ c5 w- x
臺灣有六種毒蛇 m# C$ i. b0 |2 y
" M: g; T4 w G7 m: h: X" n0 f
毒蛇為什麼有毒呢?是因為毒蛇的口腔內,有一到三對長而特殊的毒牙,可排出毒腺分泌蛇毒;由毒腺分泌的蛇毒,呈半透明黏稠狀,可分成出血性與神經性蛇毒兩類。當毒蛇咬人後,由毒腺分泌的蛇毒,會經排毒導管、毒牙及傷口,沿淋巴及血液,擴散到人的全身,引起一系列的中毒症狀。
# l# u. l! H! a x1 Z; j2 Y
6 ]1 r* u* v' t4 M# y+ D% g; C 臺灣的六種毒蛇中,百步蛇、龜殼花與赤尾青竹絲是屬於出血性毒蛇,雨傘節、眼鏡蛇則含神經性蛇毒,鎖鏈蛇則兼俱這兩種毒。百步蛇,俗稱五步蛇,屬瀕臨絕種的保育蛇種。雨傘節,是中大型毒蛇,性情溫馴,很少主動攻擊人。龜殼花,是中型毒蛇,攻擊性強,遇光影晃動會立刻攻擊。眼鏡蛇,俗稱飯匙倩,當牠興奮或發怒時,頭部會昂起且頸部擴張呈扁平狀。鎖蛇,俗稱鎖鏈蛇,攻擊性很強。2 r( G" V; S1 z
# {5 k6 b% ~8 K' C- B. f; ~ 如果以棲地來分,知名的水棲性蛇類有:唐水蛇,俗稱泥蛇,數量稀少,目前只在北部偶爾可見。水蛇,俗稱水泡蛇,面臨生存棲地消失的危機。赤腹遊蛇,俗稱赤鍊華遊蛇,以前曾危害魚塭,目前數量稀少。白腹遊蛇,俗稱華遊蛇,以在水中活動為主,偶而會岸邊晒太陽。
% ^; P, n5 w2 u6 n8 ]6 z4 y, u! u8 s
樹棲性蛇類:大頭蛇,頭非常大,頸與尾部非常細,喜歡在樹枝間活動。赤尾青竹絲,俗稱赤尾鮐,眼睛紅色,全身翠綠、三角頭、身體兩側有白色縱線、尾部紅磚色,每天會在同一位置等食物經過,是守株待兔型的捕食者。青蛇,俗稱青龍,全身草綠、腹部鵝黃色,性情溫馴,常被誤認為毒蛇。 請各為任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