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在這個頻道裡混大湖混最久的,除了J大(他是顧池子很難把他算進去 ),就屬小弟在下我啦!不好意思擺個老,退伍很久了,都忘了怎麼擺 開頭先輕鬆一下,因為主題太...嚴肅啦!不做點效果,搞不好飯吃不下,大便還出血勒.$ `0 U' ] ]; H" D
用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好了,爭議少一點.學過高中數學的相關係數吧!(忘了的人趕快打電話問高中老師先 )把池子每小時的平均中魚數放在Y軸,把其他的變異係數放在X軸,斜率為正的有(所謂斜率為正,就跟你那個勃起時一樣,這樣解釋比較快)1.魚量2.魚群密度3.溫度.4.水中含氧量只有這四個跟大咬是"絕對正相關"的.2 o2 U6 U. r, Q, A) F* R
嘗試把時間放到X軸會發現會呈現一個不規則的拋物線,把酸鹼度跟鹽度放在X軸時,會只剩一個線段(意謂只有某些特定酸鹼度跟鹽度會有魚訊),這兩個因素叫做"相關",也就是有影響,但是只在一定的範圍裡面有作用. ! j A" E1 ?) X6 k 而哪些因素是斜率負的"絕對正相關"呢?(斜率為負,就是指出來以後的"鳥"樣)1.藻類密度2.池中廢棄物.就是說藻類越多,池水越髒,魚得咬度變更差.6 q; a) q$ B N8 t
至於星期幾,釣客密度,...等等,在第一象限裡是不規則的分佈,叫做不相關,(但可能會關係到離散率跟標準差,因為太難了,姑且都把他們視為不相關)& C: K {+ n3 X
由這樣的分析裡會發現,影響咬度的因素實在太多了,有些是人為能掌握的,有些是不能的.但"穩定性"跟大咬一定式斜率正的絕對正相關.保持一定的量,保持一定酸鹼度鹽度,保持一定含氧量,天氣溫差數日一致,時間越長,咬度越好.相對的,不穩定時魚類必須從新適應,適應期間是無從大咬起的.重點要希望大湖加油的是,盡可能保持人為影響範圍內的穩定,例如,定期抽檢水質,定期清理池底髒汙,定期更換新海水跟自來水.至於公佈數值,是不必要的做法,水質穩定肉眼看得出來,要我告訴你,我如果會也不會1/12釣那麼慘,看得出來的是,魚吃餌的模式.那要全說沒另闢一篇是沒辦法的,先賣個關子. ; |0 r* G8 D1 B 用科學角度分析之後,情緒反應是否少了點,真相也越來越清楚了.希望用數學分析這招,大家還擋得住,鴨子聽雷的話,那各位的數學在加加油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