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山蝦的體型特徵
《學名》Macrobrachium la
《俗名》過山蝦、金神沼蝦、斑節蝦。
《特徵》額角略微上揚且較為粗壯,第二步足左右對稱在動指基部有一較大齒狀突起和數個小齒狀突起,其第二步足之掌部常有深淺不一的斑紋,動指與不動指交界處有一橙色斑點。為台灣沼蝦中體型最大的,腹節兩側有明顯橙色斑點,因此有班節蝦之稱。
《棲地》多棲息於河川中、上游水域,在河川的小支流處經常可見,且常有非常大型之個體。
《生活史類型》屬於兩側洄游型。
英名:Monkey river shrimp
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海域
貪食沼蝦又稱為過山蝦及生態
生態:
棲息於水流強的石底河川中,尤以上游及中游較容易發現,下游則偶可見
降海產卵的雌蝦。幼蝦活動於半鹹水的河口域,隨成長而向河川上游移棲
。本種為台灣本土產淡水蝦中體型最大者,具有食用價值。全長最大可達
18.1公分。
臺灣的淡水蝦中,大約有四分之三的種類屬於這一種降海型的蝦類,例如貪食沼蝦Macrobrachium lar(過山蝦)即為典型之一例子。一種,約4、5cm大,傳說會爬樹、越山。每年的3、4月間成蝦會回到海裡產卵,之後幼蝦會爬回
過山蝦溪蝦的山裡棲息;也由於這樣的成長習性,便被稱為過山蝦 |
評分
-
1
查看全部評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