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南山水釣點全台磯釣愛好者的聖地 卻飽受釣客垃圾困擾 山水前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安國籲請縣府執行勸導 還山水釣點清淨原貌
記者: 張致和 2020-02-03
全澎磯釣點遍及東海、南海及北海無人島甚多,全受台灣磯釣客喜愛,而位於馬公本島澎南地區的山水釣點因漁種與漁獲量豐富,且容易抵達,而備受全台磯釣客青睞,不論夏季酷暑或東北季風強勁的秋冬季,都可以看到台灣釣客的身影,惟熱衷磯釣台灣釣客經常在征戰後,留下餌料包、廢棄的釣線或魚鉤及飲料瓶或食品包裝袋等遍地垃圾。
山水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陳安國有感於賴峰偉縣長不斷的呼籲全澎各社區主動淨灘,清理海漂垃圾並獲得共鳴,讓各處沙灘都潔淨很多,認為賴縣長確實為澎湖的觀光有利元素盡心盡力,但擔心賴縣長未及注意澎湖的磯釣點已受到釣客垃圾的危害,乃正式籲請縣府注意各磯釣點的環境清潔維護,最好執行公權力,派員勸導來磯釣的釣客,將自己帶來的廢棄物自行清理,永保各釣點的潔淨原貌。
陳安國指出,山水釣點涵括山水航灣區域,位於鎖港灘頭的西側,其中最熱門的是在30高地演習觀測點下方的碉堡附近及老一輩釣客俗稱的風吼洞的釣點,因漲潮時無法垂釣,退潮時才可以,由玄武岩構成的天然平台,利於釣客站穩搏魚,而且岸邊水深大約3~5公尺,加上附近有洋流通過,因此此處不僅有迴遊的魚類,如紅尾冬,水針…等等,當然岸邊的魚類如青衣,臭肚,七星班,各類鰈魚…等也經常釣獲,尤其是鸚哥魚的數量以及種類眾多,讓喜愛釣鸚哥魚的釣友熱愛此2處釣點。
又指出,來此磯釣的釣客全都攜帶誘餌,因少量多次的誘灑,每人的攜帶量不一而足,但若非本地釣客攜帶量都在3至5斤,用的餌料包也以塑膠袋為主,不論收獲如何台灣來的釣客都是就地棄置,他在擔任理事長期間曾多次的好言相勸,但釣客們馬耳東風,他亦束手無策。只好向縣府建言執行公權力。
陳安國說,另外專釣臭肚或鸚哥魚時,釣客使用南極蝦當作釣餌,專釣鸚哥;若對象魚為臭肚,則用蝦粉與雞蛋混合的蝦粉糰當作釣餌,他們將蝦粉糰捏硬, 避免下水後一下子就散掉,但也因為摻了蛋黃,在烈日曝曬後很難保鮮,更不會留待下次再用,所以同樣棄置現場,他曾發動山水社區居民主動清理,但居民受困於惡臭,主動意願也不高,所以他則縣府能執行公權力勸導為主,畢竟磯釣客也是澎湖的觀光客來源之一。 圖:陳安國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