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一名50多歲婦人5月初吃下一碗鱸魚冬粉,沒注意到長約兩公分的魚刺混在冬粉和魚肉中間而一起吞下,魚刺因此卡在食道;就醫後魚刺雖被拔除,但婦人卻在幾天後因大量失血死亡!
, @8 c* m0 v) Q7 J
0 _7 A/ q5 _+ H6 u' _1 A2 `' ]6 g* L( n8 }
食道下方和主動脈緊緊相連,一旦食道有外傷,食道和主動脈之間就可能產生廔管;所謂廔管,即是指器官或腔室間出現不該有的管道,造成相互交換器體或液體。/ L% s4 {( j& F' z3 B# j
. t2 Q# d( p5 u7 U& s1 H. d
! ]- a& K6 {; d3 v# f# k* I" R8 I5 f
婦人就醫拿出魚刺後,食道和胃壁都受傷,但當時並無感染症狀;未料約莫一星期後,婦人又因為疼痛難耐而就醫,醫師為她施打止痛針,她卻突然大量吐血。
; L# d& ]& d8 @; X4 ^% H, D# u. {: F |& X% P
: u5 |" z6 f/ n( S3 y4 _醫生緊急為她開胸止血,發現出血點是食道與主動脈之間的瘻管,最後,婦人因為大量失血而不治。對此,高雄市吉田耳鼻喉科醫院副院長曾哲凰解釋,「幾天發炎的過程,可能造成廔管的磨損。」
" {0 u2 Q2 i; n9 b4 \% b5 P0 ?5 L" D* T" B5 P, k
/ |9 D4 v9 _. F
曾哲凰並指出,當魚刺插到距離主動脈很近的部位,醫生應該有警覺性,做一些血液或血管的攝影。醫師提醒民眾,如果誤吞魚刺下肚,吞飯或吃醋酸溶解都是錯誤解決方法,應迅速到醫院就醫。(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林稚惠、吳建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