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標題: 遠投釣大物的投遠方法! [打印本頁]

作者: jamie3186    時間: 2012-2-28 00:01
標題: 遠投釣大物的投遠方法!
不知道有沒有人使用過 ! 昨天看日本台的電視節目播的 ! 覺得好有創意 ! (類似學校沒教的事節目)
0 o+ M" x1 W& _& u& g+ y塑膠袋遠投法 !8 t4 b: C) b- W2 ?# J
除了遠投竿外要多帶一支海釣竿加捲線器 ! 將大塑膠袋灌風後綁起來,再綁在海釣竿母線上 !0 X8 K% \4 ~0 t' n$ }
遠投竿釣組和餌都準備好後,將釣組稍微固定在塑膠袋上再放到海上,兩支竿開始放線,& R( a. I5 r$ T, |  E# b6 y
讓風和浪將釣組飄出外海  (當然風向或退潮要配合好才能流到外海去) !!!& W$ d+ ^5 M% u; U0 y5 S& g
) s4 N2 E4 F) s9 z( i
等飄到了自己認為適合的距離外(電視上的好像250公尺) ,將遠投竿的線崩緊再用力揚竿一下,讓釣組與塑膠袋脫離 !
4 |" Z- |3 D2 ~) S2 X. D再用海釣竿捲線器將塑膠袋收回來! 再來就等著魚上勾了 !
+ g. a$ }) j; ]+ m+ X
  P5 n5 N# `; S6 d: Z1 o) t/ g( ]這個方法真的適合登釣大物 ! 不需要放餌船或直昇機哦 ! 不過最主要是看風向吧 ! ) b3 N% u. `3 B$ ]8 M
在釣場用時會不會有點另類啊 ?
& C5 l  v4 t1 q
作者: 鬼手佛心    時間: 2012-2-28 00:11
很早以前就有這種方法了   風跟潮水佔成功的大部分因素(塑膠袋也可以改成氣球)
作者: 劉小魚    時間: 2012-2-28 00:15
感謝分享..................有創意
作者: jamie3186    時間: 2012-2-28 00:18
鬼手佛心 發表於 2012-2-28 00:11 4 [0 u+ m5 b7 ]4 Y6 r5 h$ L) }  M
很早以前就有這種方法了   風跟潮水佔成功的大部分因素(塑膠袋也可以改成氣球) ...

# X6 s: }3 u1 x9 Z老方法不一定人人知道啊!我也是看電視才知道的!因為大家都不好意思這樣搞,太顯眼了!
( @1 r$ s. v! M1 n' @( L0 O1 ^. F4 K氣球拉到岸邊時應該很容易勾破吧! 蚵仔殼很尖!3 v: s2 C6 w1 {1 G5 U# u

作者: iremax    時間: 2012-2-28 01:16
環境會污染吧!!!!
作者: hid0405    時間: 2012-2-28 07:25
原來是這樣7 H! m7 D6 Z3 {& f
感謝分享..................
作者: pkw611130    時間: 2012-2-28 08:04
管它奇不奇怪、釣得到就是第一啦!大大如果用此釣組起魚、其他的釣友應該也會效仿吧!感謝分享嚕。
作者: jjhho    時間: 2012-2-28 08:33
感謝分享~之前都只是聽聽而已!!
作者: jamie3186    時間: 2012-2-28 08:47
iremax 發表於 2012-2-28 01:16 ' `$ g# G8 I/ ]) Q+ o: y, {' v
環境會污染吧!!!!

" h9 m, |: O6 Z) ]怎麼會汙染 ! 塑膠袋有回收重複使用啊 !   
作者: jamie3186    時間: 2012-2-28 08:49
pkw611130 發表於 2012-2-28 08:04
- |+ I- [2 U2 A管它奇不奇怪、釣得到就是第一啦!大大如果用此釣組起魚、其他的釣友應該也會效仿吧!感謝分享嚕。 ...
( j4 v* O! z$ `8 Z2 J" T. b: N8 \
我也是這麼想 ! 如果有人當場拉起了一條大魚,其他人馬上.........  
作者: aben0000    時間: 2012-2-28 09:04
感謝大大分享技巧
作者: david1914    時間: 2012-2-28 09:30
感謝大大分享技巧
作者: z65266526    時間: 2012-2-28 11:09
如果大家都這樣用  感覺以台灣大部分釣客的水準...
; o6 S1 F9 R- t3 @" X沒幾天之內原本已經夠大堆的垃圾堆還會再多一層用過破掉的塑膠袋...0 L; f9 ?1 E5 t
$ q# |9 I: G: ^, q( n
所以還是改用個超大保特瓶吧~  可以重複使用  裡面又可以裝水再把瓶蓋鎖緊  改變要的浮力~
作者: giantxl    時間: 2012-2-28 11:45
這種釣法基本上垃圾袋是回收回來重複使用的..所以才會使用二支竿子..一支竿子綁魚鉤...另一支竿子綁吹氣的垃圾袋....二者固定在一起.等飄到預定釣點在回收垃圾袋........屬於環保釣法....跟台灣目前看到的大部分都用一支竿子的垃圾袋釣法是不同.......這有些釣點順風可用.....
作者: dk3165    時間: 2012-2-28 17:14
感謝分享另類的釣法 我覺得能夠把魚釣上來的* F' L; n% Q# x
才是王道 他這種方法塑膠袋拉回來也很環保喔
作者: sa092854    時間: 2012-2-28 18:20
giantxl 發表於 2012-2-27 15:45
* ^; o! u; U' u* P9 D' L- D這種釣法基本上垃圾袋是回收回來重複使用的..所以才會使用二支竿子..一支竿子綁魚鉤...另一支竿子綁吹氣的 ...
; B* F- r$ g6 [+ ]% F: K
此釣法利用在全省各火力出水口.應該很好用.只是該釣法中的線結是如何綁.就像袋子与釣組間的活動線結怎榜的.....有大大知道的.可否分享給大家?.........." ~: h( M% z" p) n0 D" s  O1 k

作者: jamie3186    時間: 2012-2-28 22:10
z65266526 發表於 2012-2-28 11:09
2 o4 y7 T2 f# S; X如果大家都這樣用  感覺以台灣大部分釣客的水準.... k( x( H; D* D$ R! I
沒幾天之內原本已經夠大堆的垃圾堆還會再多一層用過破掉 ...
8 \( v3 _/ }# W: f3 H& j1 E* Q- W# d
嗯 !我想用塑膠袋應該是考慮到攜帶和隨地取材的因素!因為要讓袋子飄得遠又快,就必須要大一點的!(電視上播的是用像黑色垃圾袋那麼大的,所以才能很快飄到外海)
! w7 [' |5 `# U+ W+ T6 M至於垃圾問題就真的沒救了!會丟的人還是會亂丟 ! 我們只好先從本身做起了!
- H0 V4 @% N+ O1 X2 Z5 Q
作者: jamie3186    時間: 2012-2-28 22:13
dk3165 發表於 2012-2-28 17:14 7 r3 U2 C0 E* N/ P* R0 E
感謝分享另類的釣法 我覺得能夠把魚釣上來的
' M0 B; z  C, K8 H$ W才是王道 他這種方法塑膠袋拉回來也很環保喔 ...
% c6 U4 ~6 W" S/ D/ ?0 c" K
呵....不過破掉的塑膠袋也要記得回收哦! 所以使用時,線要綁緊點,免得成為環保殺手 !
7 O2 L9 r0 c: o) E8 \) k5 K/ `我應該是四下都無人時才敢用這招吧!
6 h/ t( R& J9 q; m4 }8 P! b
3 q* |; b0 x; V1 p( W/ Q8 W& y
作者: jamie3186    時間: 2012-2-28 22:17
sa092854 發表於 2012-2-28 18:20 - C& F0 k+ e9 U; I9 F+ d* x9 j/ `
此釣法利用在全省各火力出水口.應該很好用.只是該釣法中的線結是如何綁.就像袋子与釣組間的活動線結怎榜 ...

% @! w8 {9 c8 y5 R* ]) L. Z很抱歉電視也沒有說明到 ! 因為它不是專門播釣魚的節目 !% }( Y2 J1 R! S! K5 a
不過我個人想到的是用縫衣服的線來綁 ! 這樣楊竿的力道應該可以把它拉斷 !  不過還要測試看看 !
2 D2 z; s" ^' h* C8 a- F5 ]大家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試試 !2 \+ W, D6 `8 H" ?

作者: jamie3186    時間: 2012-2-28 22:24
giantxl 發表於 2012-2-28 11:45 : v2 T! J8 Z" d
這種釣法基本上垃圾袋是回收回來重複使用的..所以才會使用二支竿子..一支竿子綁魚鉤...另一支竿子綁吹氣的 ...

8 Q1 v7 |- M4 @. I' y* v所以說台灣釣客的環保意識是不是比較不普遍啊 !大家都認為垃圾飄到海裡就算了!眼不見為淨的心態!) c9 t3 `$ ~- W! g# Q! M$ \( h
之前新聞上還看到,為了鄰居丟菸蒂在自家門口而吵架打架的!1 b7 z/ t# q/ |4 j: q

作者: colo    時間: 2012-3-28 17:29
謝謝大大的分享% s- \* E9 i+ I5 c& [. s

作者: 米鹿    時間: 2012-3-28 17:55
感謝大大分享^^  
作者: 037592659    時間: 2013-8-27 15:56
第一次聽到耶  感謝分享




歡迎光臨 釣魚聯合國 ()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