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標題: 請問一下嘿~ [打印本頁]
作者: xinya.1972 時間: 2009-3-15 02:31
標題: 請問一下嘿~
朋友最近手一直長水泡.釣具店老闆說是因為我朋友長期接觸冷凍餌.因為冷凍餌裡面有一種成份叫.香虎.就是這種.香虎.造成的.俗稱(香虎手)..一開始不相信.休息了很久沒釣.手終於好了.於是又跑到釣池過過癮.結果摸過冷凍餌的手第2天又開始起水泡了
, [% Y1 u5 V8 D
有沒有內行的大大可以說明一下.是真的嗎
8 N8 J7 Z7 l2 Y0 J4 w5 f; }/ J. G重點是.有沒有救啊
作者: 秉均 時間: 2009-3-15 07:24
標題: 香虎手
釣具店的老闆說的是真的~有些過敏者摸過香虎就會這樣~要救唷~那就只有戴手套呀~不然就是得封竿嚕
作者: 花蓮123 時間: 2009-3-15 07:25
叫他以後作釣都戴手術用的手套吧2 t2 e# @+ n" n6 F8 v
: S3 ?& l9 B3 H, i只要會過敏 那就~~~~無解ㄌ5 l/ X7 h( m5 x. H$ C* X/ i
/ l, ?6 P p2 ]% b- a/ [$ X% l) ]& g8 A( L8 e
不過~~~我對便宜的香虎會過敏 好一點的就不會 還好
作者: ppbear081219 時間: 2009-3-15 11:25
應是個人體質 不過看一下醫生比較保險額
:)
作者: salmonchen 時間: 2009-3-15 12:02
高濃度的香虎直接加入餌料中,確實會引起版大說的情況!!
' r3 |+ x6 S/ T' `怪只能怪製作餌料者少了那一份長久經營的心,或許是無心之過,亦或許也是無知使然,餌料製作者使用香虎時,若於煮肝料時就加入高濃度的香虎,相信手部的不適情況會降低!!5 u$ `5 ]1 l. Y0 n" v
釣者千萬不要將此高濃度的香虎直接加入餌料中,正確的作法應該要透過熱水煮過稀釋後再使用!!
) F5 ^4 X' T/ Q) U. v要不換個牌子的肉餌或自製肉餌試試看!!
- G, a) u4 u7 x6 H# \+ s以上純屬個人意見提供!!
作者: garysoho 時間: 2009-3-15 18:12
原帖由 xinya.1972 於 2009-3-15 02:31 發表
/ E8 ?6 Q. p4 M5 R. z! Q) {朋友最近手一直長水泡.釣具店老闆說是因為我朋友長期接觸冷凍餌.因為冷凍餌裡面有一種成份叫.香虎.就是這種.香虎.造成的.俗稱(香虎手)..一開始不相信.休息了很久沒釣.手終於好了.於是又跑到釣池過過癮.結果摸過冷凍 ...
2 X6 N) B9 P& p( b8 ?& M* y4 U& k5 H _4 R- {9 X. P
跟我一樣, 碰餌料就會在皮膚下層長水泡, + N0 A2 e) i6 I
接著脫皮, 嚴重的時候會裂開流血,
- }- X3 [& @( J6 M X只能載手術用的矽膠手套釣魚.
作者: 小丁 時間: 2009-3-16 22:03
我之前也是直接將香虎直接加入餌中!7 k% a! ]4 ? [
結果手也是會發癢,不過到是沒有到長水泡!! L& J+ A3 D2 o0 O- J" ~# ?
可能是接觸的時間沒有很長的關係吧
作者: TDSONG 時間: 2009-3-17 00:46
製作香虎的廠商要有良心才好& y- K7 t/ F8 v* [
為了賺錢不顧釣友生命# W6 h- K* o O1 Y( {
釣友要抵制才對
作者: salmonchen 時間: 2009-3-23 21:44
釣魚人通常會有一個毛病,裝備餌料一定要比別人強,自己留兩手,跟釣友說餌料內加高純度香虎,但是並沒有告訴對方高倍數香虎應如何使用,手才不會受害!!' M$ Y0 b( B# b4 [, t' B m2 `
試想,普通的香虎在釣具店買的一般都是稀釋過了(但是都沒多大的效果,為甚麼呢??)專業釣者購買純度10萬倍的香虎(舶來品 )使用,因此,釣具店的當然就沒用啦!!
作者: ghostfisher 時間: 2009-3-24 08:08
我有一個朋友他也是香虎的受害者,
2 k$ o" n8 R/ r; ~這些餌料製造者應該付點道義責任,1 V# E5 @# n8 k7 d
想想辦法改善!
" |1 ]! |4 l) R! z; g不然就是釣友改用其他餌料自求多福了!
作者: 專打豬頭 時間: 2009-4-13 23:18
這樣子的話 妳往後釣魚會很辛苦ㄝ
& P) X; q8 @- ~( q; S8 D
. f" _( r" Z7 @* [4 h2 M要戴手套才可以釣魚 不然就只剩下~~~~~~~~~~封竿這條路ㄌ:kuei03: :kuei03:
| 歡迎光臨 釣魚聯合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3.1 |